第(3/3)页 邋遢的女官柔弱地坐在椅中,近乎抱着她的腰肢埋首哭泣,白衣女帝站在椅子旁,微笑着以手轻轻拍打后背。 这一幕,放在历代宫廷中,都是殊为罕见的。 良久,莫愁心中憋了一路的情绪借助泪水抒发出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匆匆挣脱起身,两只手飞快抹去眼睛上的泪痕,惶恐道: “陛下,奴婢殿前失仪,请陛下责罚!” 女帝只是微笑着,抬手,替她整理了下额前散乱的发丝,笑道: “好啊,这就罚你速速一五一十,禀告这一路经历。” “遵旨……” 莫愁红着脸,开始结结巴巴,将一路上经历中关键的信息一口气道出,女帝安静听着,中途偶尔问一句。 末了,轻轻颔首道: “你等一路虽未在朕身侧,却亦是护驾有功,其余人都在偏殿?朕理应嘉奖。” 莫愁飞快摇头: “不敢居功,只是身为臣子,分内之事,若说护驾,听闻赵少保一路护陛下返京,前日,陛下还……向他提亲?” 问出这最后一句时,莫愁声音有些变调,看向女帝的眼神有些幽怨。 徐贞观笑着颔首,仿佛没看出小侍女的幽怨: “他……的确是朕选定的皇夫。” 莫愁一时语塞,有无数的话想问。 比如想追问逃亡路上,赵都安和女帝发生了什么没有,但又觉得这不是她有资格询问的,最终也只能垂头丧气地道: “不知赵少保,如今……” “他去青州道边界平叛去了。”徐贞观回答,提起这个话题,她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只去了三两日,便引得朝中许多人不满。” “赵少保并无领兵作战经验,”莫愁怔了下,她心思极为活络,立即醒悟: “莫非是枢密院、兵部的武官们觉得不妥?” 徐贞观轻轻颔首,起身踱步道: “没错,这几日,这帮人请求替代赵都安出战的话,磨得朕耳朵都生出茧子了。” 话音方落,门外一名女官走来: “陛下,枢密院和兵部的大人们又来了,要求见陛下。” 徐贞观脸上浮现出几分无奈,想赶人,但犹豫了下,还是道: “带他们过来吧。” …… 没一会,约莫三五人被领了过来,为首的,一个是兵部老尚书,一个是枢密院如今最高的“副枢密使”。 “臣等,参见陛下!” 几人还没进门,先熟稔地行礼。 “免礼。”徐贞观清冷的声音传出。 众武官起身,抬眼望向书房内,在看到女帝身旁静静站立的莫愁时,同时愣了下,兵部老尚书率先笑道: “老臣等人方才进宫,便听闻莫昭容等人归来,可喜可贺。” 徐贞观坐在明黄桌案后,抬手打断他,神色淡然冷漠: “诸卿有何事,直说吧。” 一副懒得寒暄、绕弯子的姿态。 这……几名武官对视一眼,那名容貌高瘦的副枢密使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臣等此来,依旧是为谏言,替换赵少保以应付青州道战事一事。”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子,双手捧起: “此为京内军中上下将领签字联名奏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将此战交由枢密院,臣等必拼死,以报陛下圣恩!” 徐贞观安静地凝视着这群人,莫愁看了眼那封折子,犹豫了下,还是走过去,拿起,转而将其递到女帝手边。 徐贞观两根纤细白皙的手指捏起这厚厚的联名折子,却没打开,只是丢在桌上,淡淡道: “李彦辅兵变,两名禁军统领造反,藩王动乱,赵师雄、卫显宗这等武官也反了朝廷,他们按理,都隶属于你等。如今,你们又要争兵权,究竟是想平叛,还是另有所图?” 这话一出,几人脸色都变了,纷纷跪倒在地: “陛下明鉴,臣等一片忠心,枢密院(兵部)绝无二心!只是赵少保虽未武将,终归不曾领过兵,臣等为大局,才……” 徐贞观淡淡道: “谁说他没领过兵,就没法打胜仗?” 莫愁侧目看她,心说陛下您这偏心的也太明显了吧。 “这……”几名武官一时无法反驳,只好梗着脖子不动,态度明确。 就在君臣僵持不下之际,突然间,门外回廊中,又一名太监急匆匆跑进来,人未至,便欢欣鼓舞地尖着嗓子喊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青州叛军已覆灭,反王恒王被押解至城外,赵大人凯旋!凯旋!” …… 排版先更后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