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备心中涌起一股不甘,他的目光在众人中游移,最后定格在了张飞身上。 张飞是他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稻草。 不过这次,他注定要失望了。 张飞感受到了大哥的期待目光,他心中虽然想要帮助大哥,但由于之前满脑子都是夏侯氏,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 因此,在刘备充满期待的眼神中,张飞只能抱拳憨笑道:“俺也一样!”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刘备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明白,这次恐怕是真的要失望了。 这时,孙乾和伊籍匆匆赶来,面带歉意地向刘备拱手道:“主公,我等因琐事所绊,来迟一步,望主公体谅。” 这两位都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孙乾更是跟随刘备多年,深得信任。 刘备微微一笑,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公祐,机伯,你们来得正好。”刘备顿了顿,沉声道:“我方才与宪和商议了一番,觉得有些事情还需你们二人的见解。” 孙乾字公祐,当初是被大儒郑玄推荐做官的,而且他跟随刘备十多年了,自然有底气直谏。 听完叙述,孙乾立刻正色道:“主公,宪和之言,在下也深以为然,此事关乎我等大业,望主公三思而后行。” 刘备听罢,不禁皱起了眉头。今日议事颇为不顺,难道是出门前忘了看黄历? 伊籍字机伯,刚追随刘备不久,而且还是个有眼力见儿的人,他看出了刘备尴尬,连忙出言化解。 “主公,您的想法是对的,这次东吴之行,您不能不去,也不适合带太多将领去,否则东吴必耻笑我们。” “还是机伯懂我。”刘备点头道,心中决定今晚跟伊籍抵足而眠。 不过刘备也不是逞能的倔驴,特别是在涉及自身安危的时候,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劝谏的,“既然如此,便由云长和子龙随我前往东吴,翼德与子仲留守营寨,鄂县改由伊籍固守。” 将领们领命而行,待刘备离去后,纷纷上前安慰简雍。 简雍性格豁达,对这种事不太在意,他的心思此刻全都系在了小公主的身上。 刚才,他正是听到了小主公的心声,才果断出言劝谏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