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刻,刘禅震惊地凝视关羽,他觉得关羽的某些观念似乎有些偏离, 仅仅为了一点儿名声,就要英勇就义? 这样的价值观,在刘禅看来,显得过于刚烈而缺乏变通。 那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只要活着,就拥有无限的可能与希望,倘若是死了,那可就一丁点儿的希望都没有了。 于是,刘禅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劝道:“二叔,些许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又怎能与宝贵的生命相提并论?人只有活着,才有意义。若是生命逝去,那所有的名声和荣誉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刘禅的这番言辞,倘若放在现代,无疑是饱含正能量的箴言,无可挑剔。 然而,他却疏忽了,此刻的他正身处于古代,而在古人眼里,名声大于天! 名利二字,名在前,利在后,犹如皓月之于星辰,名永远凌驾于利之上。 在古代,用名换利很容易,而想用利换名,相对来说就要困难许多。 这与现代不同,现代奉行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说明你的钱还不够多。” 然而,这句话在古代是行不通的,一个人的名声,要比他所拥有的金钱重要得多。 在古代,若你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有钱人,那你的钱很快就会没了。 反之,如果你有名声,就可以找人举荐,被皇帝或者哪个大人物看中,用不了多久,就能平步青云,获得地位,实现人生的逆袭。 这就是名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古人看重血统和出身,一个人的名,不仅能让自己实现身份的逆袭,还可让自己几辈子的后代出身都高贵一层,很多起义者在起义之初,都打出了自己是某某后代的名号。 比如光武帝刘秀,打出的旗号是汉高帝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 比如刘备,张口闭口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且人家凭着这层名声,吸引各路人才,最后三分天下称帝。 这便是名声的魔力所在。 在古人的眼中,一个好的名声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流芳千古”才是最终奋斗目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