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尼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连绵的山脉。 当然了,与昆仑山这等天下万山之祖比起来,自然是不值一提的那种。 此地山林茂盛,郁郁葱葱。 草木青翠之上,虫鸟相鸣其间,一缕暮色晚霞透过林木缝隙,洒落在溪水汇聚而成的小溪之上。 溪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 在溪水的左近山脚直辖,有一炊烟袅袅的村子,大大小小的野人们,正在忙碌筹备晚饭。 这里说的野人,并非那等生活在高山密林,冰天雪地之处的野人,而是在野之人。 春秋时期,人口稀少地域广袤,行政掌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为了有效提高行政能力,各国都是将国内分为在野与在朝两部分。 这就叫做‘体国经野’之策。 诸侯直接统治的地方就是国,通常就是以城池为中心,外加一定距离之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四郊,也就是城郊地区,现代世界里叫做城乡结合部。 四郊之地又细致的划分为了诸多的乡,生活在城内以及四郊各乡之内的这些人,就是当地的国人。也可以直白的理解为城里人。 至于野,那就简单了,在乡之外的地区就是野,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就被认为野人。 名义上各地野人也是属于诸侯的,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各种赋税等等。 可实际上因为掌控力度的缺陷,诸侯们对于乡野之地的控制力度非常薄弱,收不到赋税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种状况要一直等到人口增长,掌控力度增强,尤其是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国人已经扛不住之后,才会逐渐开始转变。 尼山这里距离曲阜城有数十里之遥,基本上就处在四郊与乡野的分界线上。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时代的野人们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每年给国君或者是贵族领主们交些赋税,就能无忧无虑的过日子。 不像是掌控能力增强之后,被压榨到家破人亡,愤而揭竿而起。 在这个时代里,真正闹事搞揭竿而起的,其实都是国人,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国人暴动。 夕阳余晖之下,穿着布鞋的李云泽,一步步的来到村口。 几名拿着棍棒兵器的村民,目光警惕的盯着他。 “来者何人?” “曲阜孔二。”李云泽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应邀而来。” 就在尼山脚下的村子,要说他们与尼山上的盗拓没有联系,那也没人会相信。 果然,几个村民眼神放光,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一番“你就是个那个有五千金的孔老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李云泽洒脱一笑“就当是我有吧。” “在这等着。” 很快就有人转身跑进了村子里,很明显是去报信的。 不大会的功夫,就有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跑了出来。 人人手中持兵握棒,还有人背负着弓箭,足有数十人将李云泽给团团围住。 “哈哈哈哈~~~” “孔老二,你还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上衣敞开了衣襟,身高足有八尺,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大笑着上前“你放心,你家大兄好生待着,等会你就能带他回家去。” 背手而立的李云泽,好奇的打量了他一番“你就是盗拓?” 来人当即颔首点头“某正是盗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