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禄避位3-《大唐潜龙》
            
            
            
                
    第(3/3)页
    皇帝见这位“吾兄”心志坚贞若是,也只能允准其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前往宣旨:
    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
    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
    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一代楷模”!这实是极高的推崇。
    不仅如此,皇帝更下制曰:沰
    高秩厚礼,允属茂勋,贵德崇让,用光彝典。
    尚书右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弘,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
    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
    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及参闻政本,职重端副,绸缪翌赞,勤劳宴绩。
    知无不为,岁寒弥厉。
    既怀冲挹,以疾固辞,表疏恳至,情理难夺。
    烦以吏职,有乖养贤,宜加优宠,申其雅志。
    可特进,勋如故,并赐帛一千段,尚乘马两匹,禄赐国官府佐及亲事帐内防阁等,并依旧给。
    患若小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事;患若未除,任在第摄养。
    此即〈加李靖特进制〉。
    也就是说,前此旨诏“允准”,实可谓系表面文章。
    特进是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位阶。
    唐代散官分为两种体系,其一单纯叙俸,以从一品的左光禄大夫为最高,正二品的右光禄大夫为其次,其下直至从九品。
    另一体系,则专为优礼退职的重臣,仅有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的特进两个位阶。
    这种体系的散官,纵使不再领有职事官位,仍可参与朝廷国是的决策,而且依旧出席重大典礼,其序位甚至在同等品秩的职事官之上。
    特进位阶之外,李药师不但保留原本的左光禄大夫、上柱国、代国公等勋封,得到赐帛千段、乘马两匹,更丰厚的则是“并依旧给”的待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