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后婉拒静阁先生为太女师的反应,好像尚在意料之内,故而没有引来任何劝谏。 就连提议未成的鲁郢也只是看了看一旁的余子温、韩保智。 余子温持笏迈步而出,朗声言:“皇后娘娘识人善用,确是了解静阁先生为人……吾等为社稷计,原想邀请静阁先生入京,却不想老先生以老迈无力为由,不肯应邀,无奈之下,吾等才想请皇后教旨,令其进京教学。” “原来是这样。”盛蒽见他们换了说法,也不计较,只是轻颔首,随口说,“既然静阁先生本人也无意奔波,那就让他在家乡好好养老吧!老先生给朝廷尽心尽力劳碌了几十载,也该好好享受享受田野桃源的闲适生活了。” 余子温闻此言面色依旧:“皇后娘娘体恤贤臣,此国之幸也;然静阁先生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研百家之所长、集六部之所能,堪称当世之大儒矣,而此大儒治国理政之能亦远超寻常人也。臣等以为,若能令其教导公主,哪怕只是令其添补公主学习所用教材、定时书信指点、又或者是令其高足代师教导,都对公主成长有利。” “静阁先生高足?不都在大楚各地为官了吗?难不成余卿要让本宫将他们调回来?”盛蒽对朝廷官员的任用很是熟悉,于各府州担任要职的官员履历,她大多都有印象。 “皇后娘娘,静阁先生有一关门弟子,随其学习二十余载,于延平二年考取进士,其后未等授官又回先生身边;而今士林文坛皆言此子有静阁先生之风。” “余卿说的莫不是延平二年的榜眼季骢?”盛蒽想到延平帝对其的评价,“渊博之学识,天真之所想”,不由温笑起来。 “正是此子。” “余卿既然这般强力推荐,想来这位季郎君已经到京都了?” “臣闻静阁先生于三年前令弟子季骢外出游历,待其归,又令弟子寻一处地方开课授业,故而吾等书信建议先生高足前来京都教学。” “此郎君今日可来殿外静候?”盛蒽来了兴趣,吩咐,“若是其在,可令其前来觐见。” 此言正中余子温的下怀,他当即表示季骢就在殿外等候。 “速宣之。” “喏!” …… “苑姐儿,苑姐儿,你瞧!是他!” 盛苑等待等得昏昏欲睡,原以为要针尖儿对麦芒的争论没等着,却等到了一个熟人! “嗯?!!”盛苑见到来人,原本眯缝着的眼眸,瞬间就瞪圆了,“怎么是他?!” 她对延平二年的榜眼没有印象,不过对来到殿内的郎君却记得很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