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家庭会议-《一地鸡毛的美好》


    第(2/3)页

    赵建新的父亲赵中浩和母亲汪美娟都是扬城的名人,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和普通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处世为人上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他们踏入社会后起步高,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正是他这辈子最耿耿于怀却一生无缘的心梗。

    米君庭之所以在痛定思痛后要决定干涉女儿的婚姻,也源于他生活的圈子。

    因为他看到了太多因为爱情结合的夫妻最终都败在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上。他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古人说的“穷**计,富长良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他半辈子眼见的事实证明:越穷的男人脾气越大,越没本事的男人,自卑心理越强,而且穷得理直气壮,把人生不如意积攒的情绪往往撒在自己的女人身上。

    所以越是穷苦的家庭,家暴的几率就越大。

    少女怀春,大多会不顾一切抛弃富贵而选择嫁给美好的爱情,殊不知一生不光跟着所爱的男人受穷,还得照顾男人那可怜的自尊心,受尽委屈与折磨,没有几个是好下场的。

    反之那些拜金的女孩子选择把自己嫁给了最让人不耻的金钱,一生却大都活的舒舒服服,风光无限。

    米君庭的心愿不光要让女儿这辈子嫁给爱情,更要嫁给改变命运的上流圈。但绝不能因为爱情而嫁给一个白丁。

    此时米粟的一句“趋炎附势”,让米君庭更加坚定了对米粟人生观的第二次改造。因为米粟还生活在他和粟利萍为她编织的童话中,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米粟啊,你说爸爸趋炎附势,爸爸不想辩解,因为你还没有看透社会现实。社会其实就像是一条人生大河,如果这个河水清澈的连个细菌都没有了,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那句‘水清则无鱼’,也就是说社会太干净了,人类就不存在了!我这个比喻可能不太准确,但你应该能明白爸爸说的意思。生活不能泾渭分明,理想不是现实。”米君庭一番话讲出了他对生活的认知定义。

    米君庭讲话时,粟利萍不停地点头。这次粟利萍没有反驳丈夫,夫妻俩第一次对社会的现行统一了观点。

    米粟看着父母,她感觉这一切都太讽刺了!不过谢天谢地,父母终于关上了童话的大门,给她打开了生活的窗户。

    “爸,谢谢你今天的教诲!我并没有生活在真空里,我虽然没有社会阅历,但眼睛和耳朵让我认识了社会。

    爸,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人生百态。其实所有的事物有它的绝对性也有它的相对性。

    爸,我不反驳你,甚至赞同你的一些观点,可这些并不代表我就会选择你说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会去参加赵建新的生日晚宴。”米粟的回答不给米君庭留下任何念想。

    粟利萍虽然赞同丈夫的观点,却同样赞同米粟的决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