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下诏慰劳谢玄,命令他暂且回镇淮阴,以朱序代镇彭城。 谢玄回到淮阴后,患上疾病,又上疏请求解除职务,诏令不许。谢玄又自陈述,说既然不能履行职责,恐怕会荒废军务。 朝廷又下诏让他移镇东阳城。谢玄便奉命上路,以病重恳求解职。朝廷为谢玄派了一名医术高明的医士,并让他好自调养休息,又让他回京口治病。 谢琰(352~400年),字瑗度,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重要将领,太保谢安次子、车骑将军谢玄从弟。 起家著作佐郎,迁秘书丞、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太元八年拜辅国将军,参加淝水之战,联合桓伊和谢玄击溃前秦军队,封望蔡县公。 父丧结束后,任征虏将军、会稽内史,迁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迁护军将军、右将军。 隆安二年,从平王恭叛乱,迁卫将军、徐州刺史。次年联合辅国将军刘牢之率军镇压孙恩起义,领会稽太守。屡战轻敌之心,不恤士卒。 隆安四年,遇害,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忠肃。 太元十年谢安去世,谢琰为谢安守丧,而在当年十月,朝廷追论淝水之战的战功,封谢琰为望蔡公。 丧期结束后,谢琰获授征虏将军、会稽内史,太元十六年谢琰迁尚书右仆射,领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 太元二十一年五月甲子,以望蔡公谢琰为尚书左仆射,太元末年,迁护军将军,加右将军。后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其为司马,仍加右将军。 隆安二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联同荆州刺史殷仲堪、豫州刺史庾楷及广州刺史桓玄等以讨伐王瑜及司马尚之兄弟为名举兵。 司马道子在儿子司马元显主战之下决定将军事交由司马元显处理,并派兵抵抗,谢琰亦获假节、都督前锋军事,与王珣等领兵讨伐王恭。 不久司马尚之大败给桓玄,谢琰驻屯宣阳门作守备,司马元显成功策反刘牢之并让他击败并俘获王恭后,在建康处死王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