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下诏任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杨震葬前十几天,有大鸟高一丈多,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 直到下葬,鸟才飞去,郡里将这一情况上报,当时灾异连续出现,顺帝感悟到杨震的冤屈。 于是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 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是多么危险啊! 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祭祀,如果您的灵魂显灵的话,请来享受这些祭品吧,人们立石鸟像于杨震墓前,来纪念他。 杨秉,字叔节。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中期名臣,太尉杨震之子。 杨秉年轻时研习家业,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四十多岁时,才接受司空征辟,历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 任任城国相时,以廉洁著称。汉桓帝即位后,杨秉因通晓《尚书》而被征入朝劝讲,授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又任侍中、尚书、光禄大夫等职。 当时大将军梁冀掌权,杨秉称病不理事。梁冀被诛杀后,杨秉出任太仆,又迁任太常。 后因直言救白马县令李云而被罚至左校劳作,后得赦免被泰山太守皇甫规举荐。 经朝廷公车两次征召入朝,任太常,延熹五年升任太尉,与司空周景一同劾奏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喧等五十余人贪赃枉法,他们都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杨秉从小便传习其父杨震的学业,兼通《京氏易》(即《京房易》),通晓许多经书传注,常常隐居教授门生。 四十多岁时,才接受司空府的征辟,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出任豫、荆、徐、兖四州的刺史,后调任任城国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