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一群老硬币-《宋胆》
            
            
            
                
    第(1/3)页
    大军短暂休整,便准备向新都城方向进发,那里才是宋军此行的最终目的。
    可是,赵维发现,一股非常不好的思想正于军中发酵。
    此时,莱加并不是很熟练的跨于马上,与一旁的多林刺、血头还有赵长河侃侃而谈。
    “殿下三番五次吹嘘蒙古人有多利害,今日一见,也不过尔尔嘛!”
    这家伙汉化的倒快,说起官话已经可以甩出一些文邹邹的味道来了。
    那边,多林刺比他骑术要好得多,昂首挺胸泰然马上,“殿下所言嘛......”
    神情怪异,“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呵呵。”
    呵呵一笑,却是咽下去半句。
    说实话,多林刺虽然也算是赵维的铁杆拥趸了,但就蒙古人这件事上,多林刺还是不站赵维这一边儿的。
    关键,还是太失望了。
    什么天下无敌,横扫欧亚?今日一见,真的就是不过如此。
    不照样是,一天工夫就把二十万人杀的溃不成军吗?
    所以现在看来,赵维把蒙古人夸的那么神,也许真的只是为了吓唬他们玛雅人罢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蒙古人贬的狗屁不是,连带着对赵维也颇有微词。
    当然,这个颇有微词倒不是埋怨赵维把他们忽悠到大宋阵营,吞并了玛雅。
    说心里话,加入大宋之后,他们才知道,其实挺好的。
    大宋又不干涉他们的信仰,给足了优待,还能用宋人的身份傲然于中美,谁后悔谁是傻的。
    他们的颇有微词是,既然都是自己人了,赵维还吹嘘蒙古人无敌,却是有点把他们当外人了。
    何必呢?害得他们这次出征,很是忐忑,以为要对上什么牛鬼蛇神呢。
    现在好了,什么蒙古人,就是一帮土鸡瓦狗,不足一惧。
    这边吹的不亦乐乎,身旁的赵长河倒是没掺和,只做个聆听者陪笑。
    其实,他也认为是宁王夸大了蒙古人的厉害。
    当然,在赵长河看来,这不是宁王的错,而是时代不一样了。
    他从奇布查游商时期就和大宋接触,了解的比较多,知道今天的大宋与在中原被蒙古人打败的大宋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如今是八十万大军去围剿新都军,际遇自然不相同了。
    唯独血头,看着三人的态度,眉头紧皱。
    在所有印第安人之中,对于蒙古人的评价,他血头最有发言权。
    而且,他很清楚,殿下可是一点都没夸大蒙军的实力,蒙古战士真的很强。
    可惜,血头嘴笨,没法与莱加、多林刺这种能说会道的人争辩,只得带着郁闷打马向前。
    一直行到前队,找到与赵与珞、江钲、赵昺并驾的赵维。
    赵维见他闷着头而来,就知道他心里有事儿,“怎么了?”
    血头眉头不展,“后面莱加和多林刺在说殿下的闲话。”
    “嗯?”赵维一挑眉头,没当回事儿。
    说他的闲话?
    这要是汉人将领,赵维就得琢磨琢磨自己哪做的不对了。可是玛雅人,那群奇葩直肠子什么话说不出来?一点也不新鲜。
    笑道:“说什么了?”
    血头当下把两人的对话向赵维大概学了一遍,随之又急切道:“殿下应该和他们说清楚,蒙古人真的不容小看。千万不能轻敌,否则要吃亏的。”
    赵维:“.....”
    赵维沉默了,无言以对。
    这个话,他还真没法去和人家说清楚。
    因为,莱加和多林刺说的没毛病,蒙古人现在也许真的没那么可怕了。
    不是蒙古人变弱了,而是大宋比以往变强了。
    这一点,在与那海接上火的那一刻,赵维就发现了。完全和他想象中的对垒不一样。
    也在自我检讨,他赵维,包括亲爹,还有相公们,是不是过于神话了蒙古人?
    这使得大宋的这些高官们都很迷茫,到底是应该继续重视蒙古人的战力,还是适当的轻一轻敌。
    对!没错,轻敌!在宣传的角度去轻敌,对现在的大宋有好处,甚至多于坏处。
    按理来说,不轻敌,尊重对手,肯定没错。不管敌人有多强,都要以狮虎搏兔之姿处之,方为谨慎成熟之道,这没什么可说的。
    可为什么还要轻敌呢?因为大宋已经被蒙古人打怕了。
    在中原近半个世纪的对敌不利,使得大宋从上到下,骨子里惧怕蒙古人。
    甚至很多普通百姓,下意识的认为蒙古人不可战胜。两军对仗,在士气上天然的就矮了半截。
    这种情况下,鼓舞士气,或者说宣传蒙古人很弱,也就是轻敌,比谨慎更为需要。
    赵维其实知道,那海只是一上来就被他给打懵了,真正的实力绝对没有这么弱,莱加他们抱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不客观。
    但是,他犹豫了。
    不知道是阻止这种危险的想法,还是借此机会任由其蔓延,在军中乃至整个大宋,形成一个蒙古人并不可怕的新观念。
    这对国家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