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前朝世子-《剑武江湖》


    第(2/3)页

    杨吉道:“末将得令,郡主小心用着饭,稍后自有小厮过来取屉具。”

    赵璃低头回了句。杨吉便推门出去,赵璃不着急看诗。只是见他走远了,忙着将门闭上,拉好门栓。对于她这样一个武学世家,萧嵩的诗句如何能看得明白。只是如此谨慎,定是察觉到了甚么。这里面的缘故,只杨吉这样一个军中将领,又未曾见过那人,自是想不起来。

    却说那人正是徐青,赵璃瞧着后头两句已明了萧嵩的意思。起码这首藏头诗,写得便是有关徐青的事。至于是为何事,赵璃一时还猜不透,只是不能让杨吉瞧出端倪。萧嵩未将话意道明,而是写了一首七言诗,亦有不被他人所察之意,由此赵璃赶紧打发了杨吉离去,自己闷在屋内仔细钻研着。

    赵璃细品前四句,却怎么也瞧不出甚么原故,倒是看那最后四句,心里忽而有了些底。心想这末尾二字为“徐青”,其余两句的末尾也该有些意味,由是连着起来读,道:“正是今闻荒脉树常青,只问迟来莫徐徐。龙飞涅槃渡平家,浸锁深秋为寻皇。”

    合四字为:“徐青为皇。”

    赵璃瞧不明白,揣度这“皇”字的意味,应是指当今天家圣上。既如此,莫非徐青与皇家有甚么关联。不敢再往下猜了,赵璃冷汗微渗。

    再品前头四句,乃是:“宫竹半水一日天,士子悖论自愿愁。空楼阁下思何月,南北恰逢浔眸生。”

    读起来倒是舒畅,只不晓其中是甚意境。费力解读下去,发觉应是与皇宫有关,又微杂江湖。再又添了月澜,实在看不明白,只甩条于桌,走到榻上歇躺。思起与徐青的过往温情,心里好生窃喜。

    也不知为何,总想着见他一见。只是眼下没了机缘,亦不知他在何处,吃睡可还妥当,有没有遭逢危难。想起了玉笛姊妹,颇有感思。

    转想到这首藏头诗中,虽是思不出诗中精髓,却知此诗所要告知的定是事关徐青。既然思不透原故,不如问问作诗之人,可解心里的困惑。

    便谋着要会见萧嵩,可他被爹爹请进了太轮居,见他一面着实困难。纵使爹爹大发慈悲,准允自己进居,难保不会遣人在旁,步步紧随。由此与其见面极为不便,该说的密话一句也说不得。

    为今之计,只有趁夜摸入居中,不让他人察晓。赵璃本身怀轻功,做这些事当也没多少难度。况且这里俱是军中将卒,不曾习练江湖中的内功,自己的行迹当不会轻易被察,所在意便只有那深不见底的黄楠生。

    只不知他会否阻拦。不过赵璃主意已决,不论如何也得试上一试,由此笃定心计,就此睡下。

    晚间,赵璃开门左右顾视,见无人看守,便溜出院外。巧见几位打着灯笼的小卒,懒散信步。特意躲在墙角,待得他们走远,才现身一跃至上,翻过屋檐,挑过几处屋宅,落至居外,悄悄绕至太轮居。只因赵璃不熟路形,倒也费了功夫,好在太轮居不远。若如寿成居那般还得行经假山,再穿亭踏水方至那处,可便是麻烦紧了。免不得要被发觉,倒是竹篮打水,定会挨了爹爹的骂。

    心里砰砰直跳,这会子已看到太轮居前连成一线的青甲兵。近旁一览无遗,根本寻不到进居的时机。若是强使轻功,夜空飘影,这晚间的月色如此清亮,定是极易被察的。

    赵璃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得平心静气,待在角落。好生看着前头,力思进居之法。

    此时没辙,赵璃只好绕至居侧,虽见守卒不多,可居墙高厚。如此纵身跃起,倒真是没把握能翻过去。倘若不慎,岂不是跌了个满堂空,被兵卒察觉丢了面子事小,见不到人事大。

    踌躇颇久,赵璃终于等不及,趁着柳叶遮挡,月色渐暗。聚力飞身,倩影划过,底下巡逻士卒,只朝天看了看,以为有甚么乌雀之类的鸟禽,也没去管它。

    只是赵璃脚尖硌到了墙瓦,险些坠翻下去。好在自己忍住钻心疼痛,一手扶住墙檐,拉抵撑住。臂力尚可,才自安全翻身过去,待得落住之刻,轻履着地,翼翼而行。徘徊数十步,见到屋舍内,尽无光色。唯有一处屋内,依旧点烛,赵璃不知这里头是否真是萧嵩。

    倘使走错了屋,便是后果难料,为此赵璃特意拐过了好几处院落。发觉满居只一间屋子有火,便折返到远处,隔着窗纸,瞧着里头。忽听到一声:“郡主既然来了,就进来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