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楚三、宋定三、周天三等,以及妖界、宝界等于大战之中陨落的众多修士,都被请入了其中。 秦王请工匠为其立像,亲自刻写悼词,并率文武百官一同祭拜。 此中种种,让张仪都有些动容,秦王的表现也让他愈发满意。 其所作所为,不比其父差到哪里去,且犹有过之,纵观历代贤主,也不过如此。 之后,秦王更是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释放俘虏。 在大赦天下之时,有一批人并没有赦免,那就是擒获的魏国官员。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西门豹、白圭、李俚、范睢等人。 许是为秦王仁德所感,又或是知晓魏国气数已尽。 这些人再三犹豫之后,都选择留在了秦国,自此为秦国效力。 他们中,有文臣,有武将,甚至还有的,身具相国之才,有经世之学。 西门豹自不必说,就说白圭。 此人乃是文官,善于修建堤坝,兴修水利,更是提出了贸易致富的理念。 所谓贸易致富,乃是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循环。 此对于多年征战的秦国来说,却是好事,可以有效的休养生息,恢复民生。 李俚,此人信奉的乃是法家理念,但其 理念还要在商鞅、非等人前面。 早年魏国的强大,就与此人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是帝国的缔造者也未尝不可。 后面各国的变法图强,全部都是以他实行的政策为蓝本,进行取舍执行的。 对于此人,秦王似乎格外上心,时不时将之请入王宫,一谈就是半日,没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再说范雎,此人同样了不得,在魏国官拜相国,与张仪位处同级。 其虽不是修士,但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格局,也都不必张仪差上多少。 始一投奔,就与秦王进言,让秦王张榜,各国贤良,不论仙凡,但有才华,皆可入仕。 不过,秦王并未采纳,因为其中还关系到很多贵族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他没有直接否决,而是言考虑一二。 而且,他并非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当了一回事,还特意寻找张仪进行过探讨。 …… 一个月后,祭天时日临近,秦王率领文武百官开始启程。 途中,群修开路,为其保驾护航,此事甚至都惊动了孔截、弑神枪等人。 要知道,而今秦、赵关系尤为紧张,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冲突。 而齐国也不平静,现在正与燕、韩等过征战,楚国也有参与。 在这个关键时候,秦国文武百官,一同造访齐国境内,但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张仪安排了不少人手,更是命杀机三、大衍三寸步不离,保护秦王。 因为,他有所怀疑,怀疑上一代秦王,可能就是为人所害,而非单纯的病逝那么简单。 只是他还不清楚,也想不通究竟是哪方实力所为,总之,他不敢掉以轻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