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互相谦让的父子-《北宋的无限旅程》


    第(2/3)页

    躺在御床上,口不能言的赵佶,举起左臂向诸多近臣索求纸笔,随后用左手在纸上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宣和殿中的白时中、蔡攸、童贯、张邦昌等大臣见此文字,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答话,顿时全部默然无语。

    宋徽宗见此,连忙又写道:“诸公以为如何?”

    这些宰执近臣们还是沉默不语。宋徽宗左右看了看见都无回应,只好无奈的继续书道:“皇太子赵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接着又写道:“吴敏朕自拔擢,今日不负朕,可呼来作禅位诏。”

    太宰白时中反对禅位,他坚持认为不可这样做,故久不受诏。宋徽宗屡次用左手在纸尾处书写:“少宰主之。”无奈之下,白时中乃受诏。于是,“召皇太子及三衙并召敏。”

    吴敏承命,携带已经拟好的禅位诏书走了进来。宋徽宗以手指着吴敏身后,说:“自此可称予。”

    禅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安,二十有六年。恭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祇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机。断自朕心,以决大计。皇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主鬯十载,练达圣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尚赖文武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予治。”

    宋徽宗看了看诏书,用左手在诏书的结尾处写上:“依此,甚慰怀。”

    不久,皇太子赵恒来到宋徽宗御榻前,“恸哭不受命”。童贯与李邦彦急忙将御衣穿在赵恒身上,赵恒“举体自扑不敢受”。

    皇太子赵桓性格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基本上跟他父亲赵佶一般无二,但他毕竟也知道此时接受帝位,必然要面对金人的逼迫诘难,因此执意拒绝。

    宋太祖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帝国,在徽宗赵佶二十五年的统治之下,已经由一座锦绣江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破船漏屋,而且此时此刻,这一破船漏屋正在遭遇暴风骤雨,也就难怪这对父子互相推脱了。

    宋徽宗见状,心中怒意难当,用左手书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也不傻,当即回答说:“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