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多事之秋-《清末恶徒传》


    第(2/3)页

    赵江拼命的跑着,这一千多米米的距离,高高洼洼的地面,肺里像烧了一团火,杨旭站在高台上俯览着这一切,“一队三棚到,”“五队七棚到,”“五队一棚到,”“三队三棚到,”“一队十棚到,”“……”

    看着陆陆续续从屋里出来的人,一个个着急忙慌的往这边奔跑,杨旭点点头是个不错的享受。“各队各棚依次报数!”首先队官听各棚的报数,然后汇总后报给杨旭,赵河跑到杨旭前面,“报告,一队应到111人,实到96人,迟到15人,报告完毕,请指示!”

    杨旭面无表情,“下一个!”

    朱顾走上前,立定站好,“报告,三队应到111人,实到92人,迟到19人,报告完毕,请指示!”

    “下一个!”

    气息还未喘匀的赵江走到前,“报告,五队……应到111人,实到98人,迟到13人……”

    杨旭听完,大声喊道:“立正,稍息,现在讲评……”队伍中“哗哗”的立正,稍息。“这次我很不满意,”指着后面穿着衣服要入队的人说道:“到一边立正去!”

    接着说道:“原来定的半刻钟到齐,现在都超过一刻钟了,一刻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敌人已经冲进屋子,而你们连裤子都没提上,意味着敌人已经割下了你们的脑袋,放在手心里,嘲讽的说道,你就是一条懒猪,活该被宰杀的猪……”

    “原来想着你们跑了四里地就够了,既然你们一身的懒筋,不给你们松一松筋骨,我都对不起你们,全体来回八里,迟到的十里!不跑完别想吃饭,出发……”

    “一队都有,出发……”“三队都有,出发……”“一二一……”

    随着队伍都已经跑远,杨旭忽然看到,赵老汉背着手走了过来,“大哥,你咋来了呢?”

    赵老汉看着跑远的队伍,“这大晚上的,你折腾啥呢?”杨旭叹了一口气,“我是怕啊,人呆久了,就惰了,说句违逆的话,现在马上就要到乱世了,南方的封疆大吏哪个听朝廷的招呼,一旦都不听,这世道就乱了,世道乱先死的就是那些惰落的人。”也不知道老汉听懂多少,又问道:“咱家那咸猪肉做多少了?”老汉蹲在地上,“做了七八千了,数目你媳妇知道,”赵老汉管苏凌筱叫你媳妇,关键是不能叫弟妹,因为这是妾室不是妻子,搞得老汉不知道怎么叫法,万一以后杨旭娶妻了,叫起来也把真正的弟妹给得罪了,所以直接都是你媳妇。杨旭的话老汉听进去了,虽然有些不懂但是这六弟是个走南闯北的人,知道的多。这咸肉是存起来的,平时吃的都是鲜肉多,隔三差五才吃顿咸肉,听六弟说这叫啥战略物资,方便携带,一旦用了打仗起来方便。

    晋北地区这些日子倒是很平静,在山西总兵的轮番打击下,蒙匪和一些占山为寇的贼匪暂时偃旗息鼓,通往沙俄切克图的商路平顺了许多,不过晋西南依旧是不平静,出了沁州、霍州府,到了平阳还是盗匪不断,尤其是平阳的“海龙王”气焰反而更嚣张,过去的年供改成次次上供不说,对于票号还勒索更甚,这让票号的东家们,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几个月山西衙门又是开厂又是征银,晋商们可是有求必应啊!自己的承诺作到了,可是布政使衙门保证的两个月之内平定商路匪患的承诺可未兑现啊!

    晋商都是有官身的大亨,不仅联名给抚台衙门去函施压,另一方面还写信进京申诉。朝廷碍于晋商每年大量的税款不得已下发公文山西巡抚衙门申饬一番。抚台大人张煦也是压力剧增,自己在病榻之上,几乎所有的政务都是由二儿子张赞安和几个幕僚督办,这时候朝廷的旨意下来无异是对自己不满。病体残躯眼看着就要行将就木之人,不想最后的时光名声扫地,张煦以前可是清流著称,素以直言敢谏立于朝堂,当年任湖南巡抚敢发文怒怼自己的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可谓名噪一时。老了老了不能丢了一辈子的名声,不顾儿子幕僚们的劝阻,拖着病体残躯亲自写公文斥责平阳知府,并限期一个月内扫清平阳匪患,不然的话自己罢职谢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