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清末恶徒传》
第(2/3)页
“那也不够啊!”
李文轩咬着牙,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百两,再多的话,你把本县卖了吧!”
杨旭赶紧上前劝慰,“这话说的,县尊大人是我们县的定海神针啊,您的话就是政令,没困难要办好,有困难创造条件也要办好,总得让您安稳顺心不是?”
李文轩“哼”的一声,闭着眼睛假寐,而一旁的杨旭就是不走,左看看右瞧瞧,把凳子搬到厅堂的柱子旁认真的研究上面的大清律,李文轩见自己赖不下去,知道银子是赖不掉了,喊师爷过来给杨旭结了银子,“大人真是雷厉风行,过些时候再给也成啊,我先谢谢大人了,属下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农历九月十五,宜出行、送嫁、栽种、动土,忌纳彩、开市、造庙。乡宁城外鞭炮齐鸣、唢呐喧天。上午巳时,也就是十点钟,乡宁的县尊大人在简单的草棚里为众勇士送行,新上任的典史赵河,当众祭拜土地、拜别县令带着衙役二十人,乡勇二十人,还有帮差的十个民夫推着三辆大车正是出征,平靖地方。那端的是威风八面,虽只有四五十人许,却有千军万马之感,县里教谕正在笔走龙蛇记录县志,虽纳不出心中那股豪气,然敌军人多势众,武器精良,但是我县壮士无畏苦难险阻、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豪情,正写着忽然大风刮了起来,天色顿时起了阴暗,浓重的乌云开始慢慢的遮蔽天空,原来准备回衙的县令赶紧先躲回了棚子里,老百姓开始四散,忽然听到,“唉,出征的怎么都跑回来了?”
李文轩一抬头差点鼻子都气歪了,一行原本威风凛凛的“大军”,从上到下,一个个捂着帽子往回跑,赵河充分听从了杨旭的指示,装装样子走几步就行了。赵河老实人果然实行的不错,离开县城不足千米,看见黑云密布要下雨了,赵河心想反正是做戏,别淋雨感冒了,病了反而不好交代,赶忙挥手一个个跑了回来。
雨滴开始散落地面,李文轩气的说不出话来,这样的事情万一被记录下来,那是脏的洗都洗不干净,指着赵河的鼻子骂道:“懦夫,懦夫,气煞老夫了……”文人就是文人骂人是没有花样的,但是赵河没读过书,知道不是什么好话,但是大风卷着雨已经淋到棚子里了,本着对县太老爷尊重的态度,拉着李文轩手一阵狂奔,“大人,赶紧回城楼避雨。”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被一个大男人拉住手,对于读书人来说,简直是不雅,尤其是当众人面如同羞辱一般,但是甩了几次愣是没甩开,赵河那是从小拿锄头长大拿棍棒的,手劲岂是一个读书人比得了的,一路裹挟着飞奔到城楼底下。后面的教谕、师爷、主簿跟着一大堆,到了城楼下,李文轩胡子已经翘的老高了,眼睛血红,指着赵河,竟说不出话来,眼睛一翻白,昏倒在地,众人顿时慌作一团……
赵河抓了抓头皮,心理不明白,这做了好事怎么气成这幅样子,好人难做啊!
此时的杨旭已经在“海龙寨”呆了一天了,琢磨怎么对付官兵的清剿,杨旭看过公文,朝廷的清剿分两路,一路是平阳东部的几个县调集的壮丁在平阳汇合连同平阳住汛的官兵一起由谢把总负责指挥,这部分人杨旭拿后脚指头就能想明白,暂时不用理他,光是走到这里别看平阳府到“海龙寨”只要区区不到三十里地,没有七八天别想到山下,光是整合其他拖拖拉拉的几个县的壮丁杨旭自己都觉得八天都太看得起他们了。另一路是何知府背后侯家和几个商家合伙募捐的银子,请的二百地方青壮练家子从霍州出发,这部分人得重视一下。这年头道路奇差,路上难走,尤其是打仗的队伍还跟着带粮食的大车,更是迟滞了队伍的行进,正常一天四十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