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杭州回来后,工坊没有立即开工。 柳青让张磊买来一块大白板,挂在工坊最显眼的位置。 上面没有写鼓舞人心的口号,而是画着一张详细的柳藤椅异响事件流程图: 从材料采购、处理、制作、北方测试、南方环境变化,一直到问题发生和解决。 “今天,咱们不干新活,就聊这个。” 柳青指着白板,语气平静却坚定, “这不是谁的错,这是咱们工坊集体买来的教训。现在,我们要把这教训,变成咱们以后的规矩。” 她让每个人发言,从自己的角度回忆可能疏漏的环节。 王婶提到冬柳烤弯后可能回性不够; 周明怀疑是不是某种胶用得不对; 张磊则反思系统里根本没有环境适应性的记录项。 爷爷最后开口,只说了两句:“木头是活的,会呼吸。” “好手艺,得学会听懂它的呼吸声。” 会议结束后,分工立刻开始。 张磊和周明组成了技术标准组。 他们泡在网上和县图书馆,查找木材材料学的基础知识,又缠着爷爷询问各种老经验。 三天后,他们拿出了一份让柳青都惊讶的《材料环境适应性测试草案》。 草案内容很专业。 首先是高湿测试,将完成的作品放入密闭空间,用加湿器连续喷洒12小时,模拟南方梅雨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