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一对这些议论,会有些脸红,但眼神里,却藏不住那份属于少女的、小小的甜蜜。她开始期待放学,期待那段短暂的同行路,期待那个少年清朗的声音。 安渡镇的夏天,总是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蝉鸣和空气中弥漫的青草香气。时光的脚步,在石板路上被拉得很长,悠然而缓慢。一一和林墨,也从初中生,变成了穿着崭新校服的高中生。他们考上了同一所重点高中,虽然不在一个班,但那条放学后通行的雨巷,变成了阳光下斑驳的林荫道。 他们的关系,依旧如初。没有逾越雷池一步的亲昵,却在点点滴滴的日常中,渗透进彼此的生命里。 镇上的图书馆,成了他们最常去的地方。那是一座老旧的二层小楼,木质的地板走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响,空气里永远飘着旧书页和阳光混合的味道。他们常常会找一个靠窗的位置,面对面坐下。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在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跳跃的音符。 林墨的桌上,总是堆满了物理和数学的习题集。他解题时非常专注,眉头微蹙,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带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对未知世界的征服欲。而一一的面前,则常常是一本厚厚的历史典籍,或是关于植物、地理的杂书。她看书的样子很安静,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文字构筑的世界里,与外界隔绝。 他们很少交谈,以免打扰到对方和周围的人。更多的时候,交流是通过一张小小的便签纸。 “这道题的辅助线,我想了十分钟。”林墨会写下这样一行字,连同一个抓耳挠腮的简笔画,推到一一面前。 一一会抿嘴一笑,拿起笔,在纸上画出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辅助线,然后写道:“换个角度看,像不像一座桥?” 林墨看着那条线,恍然大悟,脸上露出钦佩又欣喜的笑容。他觉得一一的思维总是那么奇特,不拘一格,能从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不知道,这种洞悉事物本质、直指核心的能力,源于一个灵魂跨越千年的沉淀。 有时,一一看到某个有趣的历史片段,也会写下来与他分享。 “你知道吗?秦人夏天用的‘冰箱’,叫‘冰鉴’,是一个双层的箱子,内外层之间放冰块,里面可以冰镇瓜果酒浆。” 林墨看着那娟秀的字迹,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古人纳凉的悠闲场景。他会回道:“等我以后成了建筑师,就给你设计一座自带‘冰鉴’的房子,冬暖夏凉。” 纸条的末尾,他绘画一个得意的小人,站在一栋奇特的房子旁边。 这些无声的交流,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他们青春的心田。在那个物质和信息都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种精神上的共鸣与陪伴,显得尤为珍贵。 除了图书馆,学校的篮球场是林墨的另一个世界。 他身高腿长,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夕阳下,他穿着湿透的球衣,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汗水顺着他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灼热的生命力。 一一不会打篮球,她也融不进那些为他尖叫喝彩的女生群体里。她只是会在放学后,抱着书包,静静地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远远地看着。她不懂那些复杂的战术,却能从他每一次的奔跑和跳跃中,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向上的力量。 那是一种属于普通人的、短暂却无比绚烂的生命激情。她活了两千多年,他与阿爹那种超然物外的冷漠不一样。眼前这个少年,他为了一个球的输赢而拼尽全力,为了一个漂亮的进球而与队友击掌欢呼,这种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炽热,是她在漫长生命中从未体验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