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七)-《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2/3)页

    古时候国君对百姓好,自己生活不够才向百姓要,生活有余就给予百姓,《诗经》上说王惠及于可哀矜的人,同情无依无靠的人,这是上人惠顾下人。

    《诗经》又说雨水先润公田,后润我私田,这是在下的人为在上的着急,如今西方边境发生了争战,百姓失去所从事的生计,即使率户纳税,计口交粮来供给军队,这也是古之通义,百姓没有谁会认为不对的。

    用子弟竭死弄钱来救父兄活命,恐怕不可以,陛下铺开圣德施行教育,政教风化已成,即使是尧舜也无以复加了,现在主张开创的利路将损伤已成的教化,臣私下以此痛心。

    于是汉宣帝又下达那个建议给两府,丞相和御史拿疑难来问张敞,张敞回答道少府左冯翊说的,不过是常人遵守的道德罢了。

    从前先帝征讨四夷,军队出去三十余年,百姓尚且不增加赋税,而军队的用度足够。

    现在西羌一个角落的小夷,强横于山谷间,朝廷只管令罪人以财减罪去讨伐他们,它的名声比烦扰良民横兴赋敛好多了,再说不能赦免的盗贼及杀人犯、百姓痛恨的罪人,都不准赎罪。

    对于因窝藏罪犯,知情不报而放跑罪人,或不阻挡罪人而被判为罪人的同党,评论是非的人或者都会说那些法律可以除去,现在趁此时机令其自赎,它的好处清楚极了,对教化有什么伤害呢?

    《甫刑》规定的刑罚,小的过错赦免,轻罪可以赎,并规定犯人赎罪的等级,由来已久,又有谁赎罪后又作盗贼呢?

    我充任官吏二十余年,未听说过罪人赎了罪又做盗贼的,我同情凉州遭受劫掠,正当秋收的时节百姓且缺吃挨饿,病死在道路上,更何况来年春上青黄不接呢?

    不趁早考虑赈救百姓的办法,恐怕重责在后。我充数列卿,辅佐两府是我的职责,所以不敢不尽愚意。

    萧望之、李强说先帝圣明有德,有德行的人在位,制定法令贯彻实施,成为长久的规范,一直惦记着边境的安危,所以《金布令甲》说边郡屡遭兵灾,百姓饥寒交迫,短命缺寿,父子相失,令天下人等供给军旅的生活费用。

    原都是为军旅突然发生的事件而设施的。所以说天汉四年,曾经让有死罪的人交纳五十万钱减免死罪一等,豪强吏民任意借贷,甚至做盗贼弄钱来赎罪。
    第(2/3)页